用户:
密码:
注册新用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字画搜索
关健字(名称,作者,简介)
题 材
规 格
价格 -
  热销字画
 
首页 字画资讯   
 
   字画资讯

Google


书画装裱 中国特有的一种工艺

本文由北京字画网 www.bjzihua.com 发布!  2017年9月26日

    中国书画装裱,同我国的京剧、书法、国画一样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也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就有“三分画,七分裱”的说法。

中国书画是世界各国一致公认的东方艺术之瑰宝。伴随着书画装传统艺术而生发的书画装裱工艺,也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工艺。正由于有了装裱工艺,历代书画珍品才得以保藏久远。书画装裱是书画艺术的扩展和再创作,是书画艺术的第二空间。据史书记载,装裱工艺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在魏晋时期已经萌芽。南北朝时,装裱工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逐渐形成了装裱的基本形制——卷轴;到了唐代,产生了挂轴和册页两种新的装裱形制,这标志着中国书画装裱工艺初级阶段的告终。北宋宣和年间,书画装裱工艺已趋于完善,进入成熟阶段,装裱技艺及款式有了新的发展,并涌现出了一批书画装裱艺术家,同时发明创造了至今不衰的“宋宣和装”的装裱款式。明清至鸦片战争前,装裱工艺的形制及品式则百花齐放,集历代装裱之大成,更加完善。进入20世纪,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装裱工艺在民间得到普及,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装裱风格。如南方和北方的装裱工艺就有“苏裱”和“京裱”,即“南裱、北裱”之分。

历史上关于装裱工艺的著述,如明代周嘉胄的《装潢志》,堪称中国古代装裱的经典著作;清代周二学的《赏延素心录》总结了中国古代历经多年装裱工艺的经验,给后人留下了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具有重要的参考研习价值。当然历史上还有许多书画名人也对书画装裱工艺留下了不少精辟论述,如宋代米芾的《画史》、《书史》;宋代周密的《齐东野语》等。

民国时期,画坛大家张大千、吴湖帆、冯超然、陶冷月等都有相对固定的装裱师傅,自然他们都是国内一流的,像严桂荣、刘定之、刘金涛等就是享誉画坛和藏界的裱画师傅。刘定之,字春泉,江苏人。15岁到苏州拜师学裱画,25岁在苏州城内宫巷开设裱画店“晋直斋装池”。1934年在上海开设“刘定之装池”,先后聚集了一批有技术特长的一流裱画师傅,如周桂生、邹瑞卿、窦翔云、洪秋生、杨文彬等,因而在画界、藏界享有很高的声誉,曾得到吴湖帆等著名画家的推崇。解放后,参加了上海市装裱业同业公会。1960年进上海博物馆文物修复工场裱画组,任技术顾问。那时,博物馆、收藏家的珍贵书画如需装裱,非刘定之莫属,如上海博物馆藏唐代孙位的《高逸图卷》、宋代梁楷的《八高僧图卷》、宋代李嵩的《西湖图卷》,故宫博物院藏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卷》等都是“刘定之装池”装裱的。

从书画的装裱对象看,年代越久远,品相越差,难度越高。有一年,大收藏家钱镜塘在上海一家文物商店重金购买了一件品相极差的宋代范宽的《山水晚色图》。由于这幅名迹不仅霉残有洞,而且题跋破断,印鉴失隐。为此,钱镜塘特请海上装裱高手严桂荣帮忙修复。经过3次复裱,使画基本恢复了原样,对印鉴则采取了“用火烤法”,最终这幅作品经过严桂荣的妙手恢复了真容,令钱镜塘兴奋不已。由此可见,书画装裱也是一门艺术。

 
上一篇: 书画,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运势
下一篇: 书法是不能自学的
   

版权所有 北京九鼎斋文化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马连道路6号院5号楼1层108  
服务热线:010-56077758 188-100-19298   客服信箱:bjzihua@163.com  京ICP备17026723号   网站建设 公网安备 36100202000108号